《A System for Writing》

如何通过非传统的笔记方法捕捉想法、自由思考并持续写作 - Zettelkasten(卡片盒笔记法)入门指南

💡
核心理念: 这本书介绍的不仅仅是笔记技巧,而是一个完整的、整体性的写作系统。它将想法的捕捉、提炼、连接、组织和最终的写作视为一个相互关联、不断反馈的闭环。其核心是卢曼(Niklas Luhmann)风格的Zettelkasten(卡片盒笔记法)。

🚀 核心行动建议

系统概览:写作的三个阶段

第一部分:笔记的采集与制作

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外部化思考,将脑中的想法和从外部获取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、可处理的笔记。

第1-2章:两种输入型笔记

临时笔记 (Fleeting Notes)

⚙️
事实: 临时笔记是你捕捉灵感的快速草稿,如待办事项、突然的想法。它们不直接进入卡片盒,而是存放在“收件箱”中等待处理。
💡
观点: 大部分临时笔记最终会被丢弃或搁置。不要对它们产生执念,它们存在的意义是成为高质量“主笔记”的原材料。

文献笔记 (Reference Notes)

⚙️
事实: 文献笔记是你在阅读、观看或收听时的记录。它不是大段摘抄,而是对你感兴趣内容的简短引用和索引(如“页码 + 核心观点”)。文献笔记会储存在卡片盒的一个专门区域。
💡
观点: 文献笔记是连接“外部世界”和“你的思想网络”的桥梁。带着问题去阅读、记录你不同意的观点、甚至从小说中汲取灵感,都能极大地丰富你的文献笔记。
第3章:制作主笔记 (Main Notes)
⚙️
事实: 主笔记是卡片盒的核心,由临时笔记和文献笔记提炼而来。一张合格的主笔记包含:一个原子化的想法、指向其他笔记的连接、一个明确的标题和唯一的ID。
💡
观点: 制作主笔记的过程就是“用自己的话重新思考”。这强迫你真正理解信息,而不是简单地收藏。主笔记不必追求完美,它的价值体现在网络中,而非孤立存在。
第二部分:建立与运用连接

卡片盒的力量源于连接。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自下而上、非线性的思想网络,并学会如何导航。

第4-5章:连接思想与ID系统

连接的艺术

💡
观点: 连接比分类更重要。一个想法的“原子化”程度越高,它能建立的“狂野连接”就越多。不要局限于表面主题,思考一个关于园艺土壤的想法如何能连接到社区多样性或创新思维。

字母数字ID (Folgezettel)

⚙️
事实: 这是一个类似 `1.1a2` 的ID系统,用于实体卡片和某些数字实践中。它的作用是建立笔记间的“地址”关系,而非严格的层级或大纲。
💡
观点: Folgezettel不是为了创建完美的树状结构,而是为了在思想流中插入新的分支。它是一种“有益的摩擦”,迫使你思考新笔记与现有网络的关系。
第6章:导航思想的无序之海

当笔记增多,你需要工具来导航这个“可控的混乱”。

⚙️
事实: 卢曼的卡片盒是一个“根状茎 (Rhizome)”网络——任何一点都可以是入口,没有绝对的中心。为了导航,我们创建更高层次的笔记作为“用户界面”。
  • 枢纽笔记 (Hub Notes): 像高速公路入口,指向某个主题下不同的思想“集群”或“长链”的起点。
  • 结构笔记 (Structure Notes): 像一本书的目录,你可以将某个主题下的相关笔记组织起来,形成一个连贯的、有逻辑的论述草稿。
  • 关键词索引 (Keyword Index): 你的个人“思想谷歌”。通过关键词找到几个入口笔记,然后顺着链接网络进行探索,往往能带来意外的发现(Serendipity)。
第三部分:用卡片盒写作

这是将你积累的思想网络转化为最终作品的阶段,涵盖了从“写什么”到“如何写”再到“如何管理”的全过程。

第7-8章:从想法到文章

写什么?让卡片盒告诉你

💡
观点: 当你不知道写什么时,去观察卡片盒里“思想集群”在哪里形成。笔记链条最长、连接最密集的地方,就是你的思想已经成熟、可以动笔写作的地方。
⚠️
核心警告:不要让你的卡片盒替你写作! 许多人失败的原因是简单地复制粘贴笔记。写作是一个重构和再创作的过程,你需要将原子化的想法融入新的语境,用连贯的逻辑将它们编织在一起。

为读者而写

⚙️
事实: 你可以将主笔记轻松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内容:社交媒体短文、博客、文章甚至书籍。写作是一个从下而上(由笔记生发主题)和从上而下(为主题寻找笔记支撑)不断摇摆的过程。
第9章:管理你的写作项目

高效的写作需要灵活的项目管理。

  • 日常日志 (Daily Journal): 记录每日活动和想法的中心枢纽,帮助你决定“今天写什么”。
  • 创作日志 (Creative Logs): 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写作项目,记录进度、遇到的问题和下一步计划。这让你随时可以无缝切换和重拾任何项目。
  • 任务驱动的管理: 对于有截止日期的项目,将其分解为具体的、可执行的任务(例如“为第6章搜集笔记”、“重写引言”),而不是一个模糊的“写书”目标。
附录:常见问题速答
  • 卡片盒是“第二大脑”吗? 不完全是。第二大脑更包罗万象,而卡片盒专注于思想的连接与生成。
  • 卡片盒能提升写作效率吗? 可能。如果你坚持实践,它会让你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,但它不能替代写作本身的努力。
  • 笔记越多越好吗? 不是。卡片盒的价值在于连接的质量,而非笔记的数量。
  • 需要把旧笔记都搬进来吗? 不建议。从零开始,在需要时再引入旧笔记是更好的选择。
  • 卡片盒可以中断使用吗? 当然可以。

原文

中文翻译

附件

中文PDF (17.4M)

下载

中文epub (4.7M)

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