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克·阿伦斯访谈摘要

关于卡片盒笔记法 (Zettelkasten)、深度思考与AI时代的知识管理

核心理念:写作即思考
  • 核心观点:写作并不仅仅是记录思考的结果,它本身就是思考的过程。
  • 将想法外化(写下来)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思维中的缺陷、矛盾和新的联系。
  • “只有当你尝试将想法写成连贯的句子时,你才真正开始深入思考。”
卡片盒笔记法 (Zettelkasten) 是什么?
  • 定义:它是一个知识管理系统,旨在建立一个“思考的对话伙伴”,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仓库。
  • 灵感来源:社会学家 尼克拉斯·卢曼 (Niklas Luhmann),他使用这套方法在30年内出版了近60本书和数百篇文章。
  • 工作原理:将想法记录在独立的卡片上,并通过链接将它们相互关联,形成一个非线性的知识网络。
  • 目的:让你自己的想法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和成熟,并能在不同想法之间发现意想不到的联系,从而激发创新。
工具与实践:如何建立系统
  • 现代工具:推荐使用支持双向链接的工具,如 ObsidianRome Research,它们能极大地简化链接过程。
  • 关键陷阱:避免过度依赖自动化链接。链接的过程应该是深思熟虑的,是你主动思考和建立联系的过程。
  • 链接技巧:在完整的句子中嵌入链接,并解释两个笔记之间的关系。这能强迫你思考,也便于未来的自己理解。
  • 关于习惯:不一定需要严格的每日例行公事。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“本能”——每当有想法时,就将其放入系统中,并信任这个系统。
🤖 AI 与思考的未来
  • AI的风险:如果我们将AI视为“思考的替代品”,让它为我们思考,我们就会停止独立思考,这非常危险。
  • AI的机遇:我们应该将AI视为我们“外部思考环境”中的一个强大工具,而不是思考本身。
  • “第三空间”理论:AI的出现,使得建立一个介于“外部海量信息”和“我们有限大脑”之间的个人化、外部化的思考空间变得至关重要。卡片盒笔记系统就是这样的空间。
  •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:在AI时代,批判性思维(提问、反思、质疑的能力)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。 这决定了你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(即所谓的“上下文工程”),从而获得高质量的AI反馈。
  • AI无法取代的:AI无法取代基于个人经验、情感和深度反思而产生的独特见解和原创性。你的个人笔记系统正是这些独特见解的“孕育之地”。
💡 核心行动建议
  • 转变心态:停止将笔记视为“存储仓库”,开始将其视为可以与你进行“对话的伙伴”。这个心态转变是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
  • 刻意链接:当你链接两条笔记时,强迫自己用一两句话写下“为什么”这条链接有意义。这是深化理解和产生新想法的关键时刻。
  • 从小处着手:不要试图一次性建立一个完美的系统。在一个周末内,用 Obsidian 等工具搭建一个基础框架,然后在使用中不断迭代和完善。
  • 拥抱“外部思考”:有意识地认识到你的思考并不仅限于大脑。你的笔记、你所处的环境、你使用的工具都是你思考过程的延伸。善用它们来增强你的智力。
  • 持续学习:访问作者的网站 takesmartnotes.com 或参与 Obsidian 社区,获取更多信息和支持。

原文

源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