斯科特·加洛韦(Scott Galloway)解构亚马逊、苹果、Facebook和谷歌的隐秘基因
正面叙事: 亚马逊、苹果、Facebook和谷歌是地球上最具影响力的四家公司。它们为全球数十亿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产品和服务,创造了数万亿美元的财富,并推动了人类的连接、繁荣与探索。 [1, 8]
作者观点: 然而,斯科特·加洛韦揭示了另一面。他将这四家公司称为“天启四骑士”,认为它们通过“窃取”创意、避税、侵犯隐私和摧毁就业岗位来积累巨大的权力,对社会构成了潜在威胁。 [7, 11]
加洛韦认为,四巨头的成功根植于它们对人类最原始本能的精准利用。 [7, 10] 它们并非简单地提供产品,而是在满足我们内心深处的需求:
亚马逊讲述了一个资本市场最爱听的故事:“地球上最大的商店”。这个宏大而清晰的愿景为其吸引了海量的低成本“耐心资本”。 [1, 26, 27] 投资者容忍其长期不盈利,因为它不断将利润再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(如物流中心、机器人),从而构建了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“模拟护城河”。 [27]
从“一键下单”到Prime会员服务,再到无需结账的Amazon Go商店和语音助手Alexa,亚马逊致力于消除购物过程中的一切障碍和“摩擦”。 [1] 这种对极致便利的追求,彻底重塑了消费者的期望,并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。 [1, 26]
作者观点:Alexa的威胁。 语音交互进一步削弱了传统品牌的影响力。当消费者说“Alexa,买电池”时,平台会优先推荐利润更高的自有品牌(如Amazon Basics),品牌忠诚度在便利性面前不堪一击。 [26]
加洛韦的核心观点是,苹果并非一家纯粹的科技公司,而是一个奢侈品牌。 [6, 17] 它通过卓越的设计、高昂的定价和稀缺性营销,成功地将其产品打造成了财富、品味和吸引力的象征。 [6, 17, 20] 这使其能够获得法拉利般的利润率和丰田般的产量,成为史上最赚钱的公司。 [17]
苹果完美符合奢侈品牌的五大特征: [15]
作者观点:最有可能“永生”的公司。 科技公司通常“快生快死”,但苹果通过转型为奢侈品牌,获得了抵御时间侵蚀的基因。品牌的情感连接比技术本身更持久,因此苹果最有可能在四巨头中存活到下一个世纪。 [6, 16]
Facebook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“造物”,它精准地切入了人类对“爱与被爱”的核心需求。 [8, 11] 平台每天占据用户近一个小时的时间,通过连接朋友和家人,不断强化用户粘性。 [1] 这种巨大的网络效应构成了其最坚固的壁垒。 [22]
Facebook让用户免费贡献内容(生活点滴、照片),然后通过分析这些海量数据,以极高的精度向广告商出售用户的注意力。 [24] 它与谷歌共同垄断了全球移动广告市场的大部分增长。 [1]
作者观点:责任的逃避者。 尽管Facebook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闻分发平台,但它却以“我们是科技平台,而非媒体公司”为借口,逃避内容审核的责任,这为虚假新闻和极端言论的传播提供了温床,对民主社会构成了威胁。 [11, 28, 35]
加洛韦将谷歌比作“现代人的上帝”。 [12, 18, 25] 在过去,人们向神祈祷以寻求答案和慰藉;如今,我们向谷歌提问。 [3, 13] 谷歌回答我们从琐碎日常到深刻哲思的一切问题,并且因为其搜索结果的公正性(区分付费与自然排名)而获得了巨大的信任。 [12] 这种信任是其最宝贵的资产。
谷歌的使命是“整合全球信息”。通过让互联网上的信息变得可搜索,它成为了知识的入口。 [13] 它利用从传统媒体(如《纽约时报》)免费抓取的内容来吸引流量,再通过AdWords等工具将这些流量变现,实际上是在“榨取”内容创作者的价值。 [12]
作者观点:我们比自己更信任谷歌。 我们向谷歌坦白最私密的恐惧和欲望,这些是我们不会告诉任何人的事情。全球每天有15%的搜索请求是全新的,这表明我们相信谷歌能解答前所未有的问题。 [12, 18] 这种依赖使其拥有了预测犯罪、疾病甚至股价的潜力。
加洛韦提炼出成为万亿美元市值公司的八个共同特征,即“T算法”(T for Trillion)。 [2, 4, 5, 8, 15]
必须提供一个明显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,能够减少生活中的“摩擦”。
拥有一个宏大、清晰且易于理解的愿景,从而吸引大量低成本的长期资本。
产品或服务能够迅速跨越国界,触达全球数十亿用户。
拥有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品牌声誉,从而在面临监管和审查时获得更多回旋余地。
控制从生产到分销的整个价值链,以确保优质的用户体验。
利用海量数据和人工智能,不断优化产品,实现“逆向老化”(越用越好)。
成为顶尖人才向往的地方,被视为能极大提升个人职业生涯的平台。
靠近世界一流的工程技术大学,以便源源不断地吸纳顶尖人才。
核心趋势: “这是一个对杰出者前所未有地友好,对平庸者前所未有地残酷的时代。” [15] 数字化和全球化正在创造一个“赢家通吃”的经济体,10%的能力差距可能带来10倍的回报差距。 [1]